影视娱乐资讯>>资讯>>内容

《甄嬛传》里甄嬛有4次机会救果郡王,为何放弃?4个原因过于束手无措

日期:2025-05-19 21:07:36    标签:  

在《甄嬛传》中,果郡王最终因饮毒酒而死,但他的死并非无法避免,实际上,甄嬛曾有四次机会救他。让我们一一回顾这些机会:

第一次,阻止果郡王回京

果郡王本可以安稳地在京城生活,却因为皇帝的一计被迫前往边关。皇帝故意安排甄嬛和亲,实际上是想通过这一举动来测试果郡王与甄嬛的关系。表面上看,这场和亲是假的,皇帝早已用时疫药方解决了问题,但果郡王并不知情。为了证明忠诚,他带领部队出城前往边关救援甄嬛,却不幸中了皇帝的圈套。皇帝早已决定除掉果郡王,想让他在边关受苦多年,等到果郡王回京,注定会面临危机。甄嬛和皇帝多年的关系,难道就没有察觉出这一点?

第二次,提前营救果郡王 果郡王进宫后,甄嬛与他短暂见面,但很快就被苏培盛带走了。在离开之前,苏培盛向甄嬛传达了一句“皇上顾念兄弟之情”,这句话表面看似无害,但如果从皇帝的角度来看,简直是反话。皇帝早已不再视任何兄弟为亲人,所有曾经的兄弟,几乎都被他亲手除掉。就连自己的亲弟弟——老十四,也未能幸免于难。苏培盛显然是在提醒甄嬛,皇帝已经对果郡王动了杀心。那时,甄嬛正处在权力巅峰,手握后宫大权。她与皇帝关系紧张,若真想救果郡王,完全有机会采取行动,但甄嬛却未曾动手。

第三次,准备假死药

尽管皇帝安排了毒酒晚宴,甄嬛仍然有办法救果郡王。她记得,苏培盛曾欠下她一个人情,而温实初也曾为果郡王准备过假死药。当时,温实初为了甄嬛的安全,特意为果郡王准备了这药物,虽然未曾使用,但这药物完全可以在此时派上用场。苏培盛和崔槿汐曾经因对食事件被皇帝惩罚,但甄嬛凭借自己的力量,最终保住了崔槿汐,也救了苏培盛。面对这样的情形,甄嬛怎么可能不知可以利用苏培盛的帮助呢?

第四次,以命换命

甄嬛曾有机会亲自替果郡王饮下毒酒。尽管她心中早有决心,但在她准备喝酒之前,果郡王突然让她去关窗。正是这句话,令甄嬛暂时离开,而果郡王趁机偷偷替她换了酒杯,最终因酒中毒而死。如果甄嬛当时直接饮下毒酒,果郡王就不会面临死亡。然而,即使有了这些机会,甄嬛始终未能采取行动。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她错失了救果郡王的机会呢?这背后有四个主要原因。

第一,尽可能避嫌

甄嬛尽管掌握了后宫的权力,但她深知与果郡王的关系敏感。自从和亲事件后,为了让皇帝放心,她不得不与果郡王保持距离。她不敢去打听果郡王的动向,因此也未能及时得知果郡王的回京时间。即便偶尔在御花园中碰见果郡王,也未能阻止他返回京城。 第二,心里只有果郡王 甄嬛自从与果郡王分离多年,再见时内心的激动难以掩饰。即使她深谙宫廷中的权谋,面对自己的真爱,依然会感到激动与迷茫。此时,苏培盛的提醒反而没有引起她的注意,因为她的内心已经被果郡王深深占据,根本无法思考其他事情。

第三,甄嬛有把柄在皇帝手中 甄嬛当时的处境异常复杂,她与果郡王早已分离,甚至连怀孕的消息都没有透露给果郡王。皇帝曾以弘曕为威胁,要求甄嬛毒死果郡王。此时,甄嬛不得不考虑儿子的安全,作为母亲,她选择牺牲心爱的人,来保护孩子的未来。 第四,害怕果郡王失去体面

虽然皇帝安排甄嬛毒死果郡王的手段残忍,但至少给了果郡王一个与心爱之人道别的机会。如果皇帝更为狠毒,完全可以在果郡王前往边关后,借机将他暗中除掉,甄嬛连见他最后一面的机会都没有。若甄嬛选择不动手,皇帝再度找到果郡王时,后果将不堪设想,或许果郡王将遭受更加惨烈的结局。

以上四个原因,揭示了甄嬛为何在关键时刻放弃了救果郡王的机会。她的选择充满了无奈与痛苦,既是对儿子的保护,也是对自己处境的深刻考量。


相关花絮

私人机剧情网致力于提供最新电视剧剧情介绍 、电视剧分集剧情明星个人资料 Copyright @2008-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私人机剧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4095045号-8